找到相关内容306篇,用时98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佛学

    怨憎会苦"(违背自己的心愿而与不相投的人在一起)及"蕴苦"(本人不太清楚这是什么苦).人生本身就是一个苦海,人生一出世就开始在苦海里奔波.所谓"苦海无边,回头是岸",这岸就是佛教中指的"捏磐"或"入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23145801.html
  • 释迦圣者的首次说法开动真理之轮

    哀伤、痛苦、失落、绝望是苦;与不愉快的事物一起是苦,与愉快的事物分离是苦;得不到自己所想得到是苦——简单的说,那由执著而生起的种聚合(蕴)是苦。」  「『苦的起因』的尊贵真理是这样的:由于渴爱而...人类的世界,它是最崇高的。同时一种真理的观察力由我之内生起:我心中的解脱是无懈可击的。这是最后的一生,现在,再不会有后有(再生)的了。」  这是圣者所说的,高兴的位比丘,对他的话生了喜悦。  杂尼伽耶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93949257.html
  • 一切法

    行蘊﹞:於89 ( 或121 ) 種心識中的50種心所( 52種心所扣除了「受」與「想」兩種心所 )。 ﹝識蘊﹞:89 ( 或121 ) 種心。 蘊 (「」為能執、被執之意) 色蘊:...一 切 法 /明法比丘 蘊 ﹝色蘊﹞:有28種色法,四大 ( 地、水、火、風 ) 及四大所造色24種。 ﹝受蘊﹞:於89 ( 或121 ) 種識中的受心所。「受」是感受,有樂受、苦受、憂受...

    明法比丘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33752415.html
  • 凡夫七骄七慢与行者七身七大

    曰:且慢随眠,差别有七。一、慢,二、过慢,三、慢过慢,四、我慢,、增上慢,六、卑慢,七、邪慢。令心高举,总立慢名。行转不同,故分七种。于劣于等,如其次第,谓己为胜,谓己为等;令心高举,总说为慢。于等于胜,如其次第,谓胜谓等:总名过慢。于胜谓胜;名慢过慢。于蕴,执我我所;令心高举;名为我慢。于未证得殊胜德中,谓已证得;名增上慢。于多分胜,谓己少劣;名为卑慢。于无德中,谓己有德;名为邪慢。七身: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531853886.html
  • 苦的存在与价值

    不得苦、蕴苦。在佛教看来,人世间的一切都是刹那生灭、变化无常的,宇宙世界,不外苦集之场。由于人不能主宰自我,为无常所累,因而人只有痛苦性则无安乐性。人生就是一个充满痛苦的过程。人在出生之前就饱受...

    杨玉辉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543953959.html
  • 发扬“精神佛教”与国际新秩序

    身,以到达无苦无痛、无愁无忧的彼岸。生、老、病、死、爱别离、怨憎会、求不得、蕴盛,只要活着,没有一样我们能避免的。那佛教真的能彻底让我们断绝烦恼吗?”她的疑问恰恰反映出佛教的目的性——在有苦有痛、...

    谭中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034454456.html
  • 唐卡六道轮回图解

    有某几 种略有较高智力,但普遍来说牠们愚痴及无太精密的思考能力。所以,牠们几乎不可能作任 何善业。人道人间的苦有很多,但可把它们归纳为八苦:生苦、老苦、病苦、死苦、爱别离苦、怨憎 会苦、求不得苦、...阿 修罗道、畜牲道、地狱道、饿鬼道及人间。在其它的图中,我们也会见到另一种画法,把天 界与阿修罗界合成一格,所以一共只有格,而在其中一格内可见到天界众生及阿修罗道众 生分开上下而处。不论是格的画法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594258475.html
  • 关于唐卡中的六道轮回和十二因缘

    死苦、爱别离苦、怨憎会苦、求不得苦、蕴苦   阿修罗道   这一道中的众生福报极大,寿命又极长,与天界众生分别不太大,所以阿修罗道亦称为「非天」。生于此道中的众生虽有极大的善业力,但瞋恨及妒忌心强...顺时针方向数下来是阿修罗道、畜牲道、地狱道、饿鬼道及人间。在其它的图中,我们也会见到另一种画法,把天界与阿修罗界合成一格,所以一共只有格,而在其中一格内可见到天界众生及阿修罗道众生分开上下而处。不论是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454169761.html
  • 劝发菩提心文讲记(8)

    的就是发菩提心的第六种因缘。   古德也说“此身不向今生度,更待何时度此身”,这里的“身”就是指蕴,度不了这个蕴,还有无穷无尽的轮回,所以一定要止息有漏蕴。同时,推己及人,观照众生的有漏蕴苦,个个都是如此。从这里引发真正的大悲心,进一步发起誓愿荷担救拔一切众生的重担,这叫做增上意乐,由增上意乐推动下,就能发起誓愿成佛的真正的菩提心。...

    省庵大师[著] 益西彭措堪布[讲授]

    菩提心|省庵大师|发心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9/06/10452881292.html
  • 劝发菩提心文讲记(11)

    之乐。(在娑婆世界有各种内外群魔恼乱的苦恼,而在西方净土受到诸佛护念远离一切魔事,享受这样安宁的快乐。)   ⑤此土有轮回不息苦,彼土但受横截生死、永脱轮回之乐。(在娑婆世界有漏蕴没有止息,就有...了有漏蕴的苦器。通常我们就说“今生不向此身度,更待何生度此身”。这个身就是指有漏蕴,息灭蕴才能真实解脱,怎么来息灭呢?一生西方莲花化生,得到清净之身修行上只有进步...

    省庵大师[著] 益西彭措堪布[讲授]

    菩提心|净土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9/06/09560881577.html